关于印发《中山大学新华学院201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日期时间:03-30 03:57 作者: 点击数:

院内各单位:
现将《中山大学新华学院2016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中山大学新华学院2016年工作要点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2016年3月30日
 
附件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2016年工作要点
 
2016年是学院迈入第二个十年发展阶段的起步之年,是加快建设,打造教育品牌,提升整体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学院将继续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以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为统揽,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继续坚持“控规模、保质量、练内功、树品牌、促发展”、“开天窗、接地气——坚保教学质量生命线,增强学科建设硬实力”发展思路的基础上,2016年学院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进一步“学术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开放办校”,培养“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实现“中国需要清华,中国也需要新华”的美好愿景而努力!
一、做好顶层设计,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深化院系实体改革,充分发挥二级系部的作用。在明晰学院与各二级系部的责权利关系的基础上,各负责人要切实履行好自身的岗位职责,在学院领导下,主持所辖系部的全面工作,制定好系部长远发展规划,重点围绕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学生管理等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布局学科专业发展,动态调整专业设置;进一步打造专业特色、凝练专业亮点。在初步形成的五大学科专业群(经管类、医药类、理工类、文法类、艺术类)的基础上,学院要通过定期评估的方式对专业设置进行动态调整,“抓质量、求特色”,使得专业设置既能够切合经济升级、产业转型时期经济社会的人才需求,又能充分激发我院学生的潜能。各专业要做好专业发展规划,理清专业发展思路:“紧跟社会需求、突出一个特色方向、强调实操能力、掌握一项专业技能”,进一步打造专业特色、凝练专业亮点。
二、广纳才俊、博揽英才
在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要吸纳大批优质生源,学院必须进一步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办出特色、提升实力。要积极应对广东省2016年高考新变化:招生录取批次调整,二A和二B合并录取;考试内容改革,采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要求充分利用“互联网+”做好招生宣传工作,各学系要精心做好专业介绍,彰显办学实力、办学成果;招办要创新工作模式、发动全校力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做好招生工作。
三、继续“开天窗、接地气”,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改革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为引领,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造能力,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学分制改革。继续探索教改实验班的改革:“逸仙新华班”——“2+2”年制的特长及潜能培养、“新华京苗班”——订单式培养、“新华学院创业班”——“加料”(创业)培养;尝试探索“四年一贯制”的“逸仙新华班”模式。探索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充分利用社会、企业资源协同办学,培养紧跟时代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加大实验实践教改力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创造力;启动“‘双师型’导师计划”,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校外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实训、实习等方面的作用,教务部牵头各系部及时总结教改经验,培植一批优秀的教育教学成果。
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以已修订的2015年版《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完成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要精细化后续的教学管理,要求“三个符合”:教学内容符合大纲要求、教学质量符合大纲要求、命题考试符合大纲要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数字学习平台和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利用互联网开拓教学方法;继续建设“中山大学新华学院MOOC荟萃平台”,创新微课的学分管理办法;开展录播课活动,搭建研究、交流、提升的教学研讨平台;推广使用数字教材,进一步探索数字化教育。
加强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抓好教学过程“四个环节”:课堂环节、实践环节、考试环节、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今年要重点抓“考试”环节,包括:命题、监考、改卷、反馈、提高等;要探索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引导促进作用。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教辅协同,充分发挥辅导员队伍的作用协助做好教学管理、教学监控。加强督导队伍建设,实施“督导倍增计划”,提高督导地位,充分发挥其“督学-督教-督管,导学-导教-导管”的作用。
四、加强实践教学的硬件建设,夯实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础
充分利用多方资源协同创新,开展“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建设“五年先进,十年不落后”的实验室。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包括五大平台实验室(经管类、医药类、理工类、文法类、艺术类)、公共实验室、FABLAB创新中心等;加大实训实践平台建设力度,包括各专业的实习基地、产学研创新创业科技园等。
五、加强协同创新,提升科研水平
以项目组团队,以科研建学科。启动“海外导师导研导教计划”、“校外导师导研导教计划”,借助母体学校中山大学优势资源及国内外名校的互助资源,充分发挥国内外学科带头人、首席教授、专家等的领军作用,尤其是指导科研项目上的选题选向;五大学科群(经管类、医药类、理工类、文法类、艺术类)协同创新,以项目组建团队,通过科研过程进一步带动学科专业建设。启动“博士导研计划”,(“选苗子、结对子、攻关子”)冲击课题申报带动新人成长。以产学研用创新发展,促进成果的转化,扩大育人平台。
六、继续拓展对外交流合作,跟进、落实已签订的合作协议
目前已签订合作协议的境外院校(机构)有22所,要“接地气”跟进、落实这些协议的推进,并积极与这些院校(机构)探讨其他进一步的合作可能,使其真正落地生根。继续“开天窗”拓展对外交流合作,利用多方资源与更多优质大学建立联系、寻求合作,着重推进“3+1、4+1、3+X、研究生联合培养”等合作项目。
七、 着力打造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大力落实“双百计划”,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作用,加强对教师的指导和培养,启动“博士导研计划”、“海外导师导研导教计划”、“校外导师导研导教计划”,以研促教,以教促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大培训力度,打造一流的“教辅”队伍、行政管理队伍、后勤服务队伍。
八、创新推进学生工作,打造特色新华校园文化
以学风校风建设为主线,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加强指导,继续推进“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上水平。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企业协同育人机制。丰富校园文化活动,重视体育工作,营造健康高雅、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新华五大讲坛(学者讲坛、家长讲坛、学子讲坛、青年教师讲坛、企业家讲坛)作用。以服务学生为中心,建立两校区一体化办事中心
九、以方便师生为宗旨,加强管理服务水平
本着“服务教学、尊重教师、善待学生”的理念,坚持“精细、规范、高效、贴心”的管理服务目标,继续推进教学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等的精细化管理,切实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十、加快校园软硬件建设进度,建设“生态、文化、品位、安全”校园
已在建设的教师公寓,要尽快制订集资、分配方案;要敦请投资方尽快建设好体育馆、图书馆等基本办学硬件。按照办学指标要求调整教学行政用房比例,改善师生的教学环境、膳宿环境。完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重视校园安全工作,建设一个“生态、文化、品位、安全”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