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意见(2010-2020年)

日期时间:04-19 15:03 作者: 点击数: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自2005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以来,已培养了两届毕业生。五年来,学院在传承母体中山大学优良学风与传统的基础上,本着育人为本、关爱学生、尊重教师的理念,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中始终坚持依法办学,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教学主线,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开拓创新,不断规范和完善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的管理,使学生的知识、思维、能力、品德、素质得到较全面提升,基本确定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办学定位,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积累了可贵的经验。几年来,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办学行为逐步规范,教师队伍基本稳定,“博学、笃行、求实、创新”的校园风气在逐步形成,为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办学的过程中,办学条件的不足一直制约着学院的发展,使我们错失了不少发展的良机。另外,我们与其他同类高校相比在人才培养质量上特色不够明显,影响了学生在就业、创业、创新的竞争力,难以在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抢占先机,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仍有差距。这些问题若不尽快解决,必将影响学院在新的起点上科学发展。

    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目前的形势

今年7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胜利召开,颁布了《国家教育规划纲要》,9月又召开广东省教育工作会议,并颁布《广东省教育规划纲要》。国家和省两个《教育规划纲要》总结了我国我省60多年成功的办学经验,提出未来十年的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为我国我省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是进入新世纪后我国我省教育史上新的里程碑。

根据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和工作部署,2012年前后,学院将要迎接教育部合格评估和申请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目前,对照“两评”标准我们不容乐观,很多条件还有差距,不少指标还不够稳定扎实,甚至个别关键条件明显不足,急待完善。可见,我们面临的是机遇和困难共存,希望和挑战同在。对此,我们必须在新的起点上与时俱进,认真总结过去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科学谋划未来、扎实做好工作。通过改革、发展、创新,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与品牌。

    ﹙二﹚主要目标

    我院未来十年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近期,启动《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的各项工作,按国家合格评估和学位授予权评审的要求,通过“大胆实践、改革创新、差异发展、重点建设”的方针,认真做好各项“两评”的准备工作。

    “十二·五”期间的目标是:务必在2012年前后通过合格评估和学位授予权评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再经过两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和充实、巩固,在“十二·五”期末使学院的各项指标达到国家办学条件的基本要求,成为符合标准的独立学院.

    “十三·五”期间的目标是:在前三年的稳步发展和充实巩固的基础上,再用两年时间的调整、提高、完善,争取在校园建设、学科专业建设、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与特色上创出品牌,建成省级特色专业2-3个,省级重点课程2-3门,省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实验示范中心1个;培养省级名师2-3名;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2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3项;争取在部分专业获得专业硕士学位和课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把学院建设成为在全国独立学院中有一定知名度、多学科、应用型、教学型、开放性、特色鲜明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二、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办学指导思想与思路

    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与思路是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中心,贯彻教育“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把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作为我院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院各项工作,以教学质量工程和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师生的全面发展与强化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切实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为重点,进一步传承母体中山大学优良的学风与传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着力抓好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积极探索民办高等教育的办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形成特色,争创品牌,办出水平。

    ﹙二﹚办学定位与培养目标

    学院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坚持多学科、应用型、教学型、开放性的办学定位;坚持育人为本,创新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始终把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提高放在首要位置,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与就业创业能力,坚持重点把学生培养成为实基础、宽口径、强技能、重应用、显个性,以能力见长和具有创新精神与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学科与专业建设

    学科专业建设是人才培养的载体和平台,也是学院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学院学科专业的建设采取“一校两区,统筹规划,各有侧重,突出重点,差异发展”的方针协调发展。学科门类的设置主要面向国家和广东与泛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优先设置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所需人才的专业,适度调整改造传统的学科专业,开设和发展社会与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或专业方向,并根据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积极稳妥地与国(境)内外办学机构合作筹办与国家、省区战略性相关产业急需的新兴学科专业或专业方向。

    未来十年,我院广州天河校区侧重于医药类学科专业;东莞麻涌校区则侧重于优化与重点发展经贸、管理、动漫、服装、旅游、会展等学科专业,逐步增设环保、低碳经济、新材料、新能源等理工类的学科专业,全面对接珠三角及泛珠三角蓬勃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动态调整两个校区学科专业的结构布局。采取“扶优”、“支重”、“改造”、“创新”的指导原则发展优势学科、支持重点学科、改造传统学科、打造学科平台、凝炼专业方向、建设学科团队,形成特色、创立品牌,逐步形成学科交叉融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学科专业体系,形成特色、创立品牌。

    ﹙四﹚教学组织与管理

    根据学院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计划,改革创新理论课和公共课教学,加强主干课程、技能型课程和实践性课程的教学。教学过程中,要从以往注重以强调理论系统性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变到以打好学生的知识基础、注重个性发展、提高整体素质、突出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确立具有创新精神为主的教学模式。要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手段,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严谨治学、独立思考和自由探索的良好学习氛围。各系、部要加强教材建设,抓好教材质量的监督与管理,组织编写有独立学院特色的教材,逐步开展双语教学,有计划地开设全外语教学的课程和探索境外实习实践。

    今后,学院的教学组织与管理要紧紧围绕抓住“一型开好“两课加强“三基注重“四能而开展。抓住“一型,就是按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修订、制订新一轮教学计划,紧紧抓住主干课程的设置、内容的选择、以及专业技能教学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组织安排。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开好“两课,就是强化英语和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应用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能力;加强“三基,就是确保学生必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不但掌握、会用,而且还具有发展潜力;注重“四能,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发展能力。

    我们要办出特色与水平,关键在于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始终坚持把教学质量摆在第一位,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强化教与学的过程管理与过程监控,注重实效。教学中每一位任课教师都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作好辅导,使学生能真正掌握好所学的基本技能与知识。同时,与时俱进,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教学条件,建立和健全学院各项教学管理制度,活跃第二课堂活动;重视调查研究和信息公开,发挥专家、教授办学治校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完善教学评估和监控,实现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五﹚师资队伍培养与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资队伍建设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教学与科研结合的相对稳定的专业化教学团队。主要措施是:

    一是加强师德建设,使教师有良好的职业操守。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全院教师都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发扬优良学术风气,恪守学术规范,坚持求真务实、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是加大培养与引进人才的力度,加快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办学以教师为本。学院继续完善招聘与引进人才的程序,拓宽招聘渠道。落实人才引进的经费,加大招聘引进与培养的力度,吸纳优秀人才。选聘高学历毕业生充实师资力量,重点是引进和培养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学术骨干,完善师资结构,逐步建立以专职教师为主体(70%)、兼职教师为辅(30%)的师资队伍。

    三是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制定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选聘部分经验丰富的退休或在职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导师,明确职责,提出任务和时间要求,重点指导、分类培养、分期考核、动态管理。以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建设为平台,老教师传、帮、带,通过带课听课点评、观摩教学、教学评价、教学方法研究等方式,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教学、科研骨干,成为学科建设的带头人;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青年教师进入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重点科研基地研修学习,开展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

    四是实施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百人培养计划”。从有学术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师中选拔和培养系、学科、专业带头人和骨干,给予科研启动经费、岗位补贴,改善工作条件,实施聘任“新华学院教授(副教授)”项目,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参与省一级及以上各级各类人才培养计划,争取尽快培养出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和领军人物。

    五是坚持内外培养相结合,抓好“双师型”教师培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带教带实习和带任务学习的办法,加快培养学院的“双师型”教师。同时也积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既有高等学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者和技术人员作为学院的兼职教师,实施新华学院兼职教授(副教授)项目,发挥他们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和指导学生实习、实践与就业、创业中的特殊作用。

    六是完善考核制度,加强考核工作。建立科学的、操作性强的教育教学评议、评估制度。将师德表现列入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把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能力,开展教学与研究的能力作为教师考核的重点,以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和质量。

    (六﹚学生培养与管理

教育以育人为本,学院始终秉承母体学校“善待学生”的教育理念,重视对学生德、智、体、美的全程教育培养。我们要总结和坚持以往行之有效的学生教育工作方法和经验,与时俱进,在工作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涵。

    一是建立导师(班主任)制。学院从一年级起就建立指导教师、级导师、班主任教育、管理、指导制,全面实行学年家庭报告书制度,对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全程教育管理与指导。引导学生从进校起就要做好学习计划、职业生涯规划、人生发展规划,注重自身诚实守信的品德和良好习惯的品格培养。

    二是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学院利用各种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把核心主题教育融入到各种教育活动和教育方式之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举办各种报告会、讲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立志、修身、博学、报国”的理想,坚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三是活跃学生第二课堂。学院鼓励并积极组织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继续举办“英语角”和“英语沙龙”活动,出版英文报纸,定期播放英语听力材料和英语电影,继续组织并抓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和英语演讲会;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的电子设计、数学建模、英语竞赛等各类赛事活动;在课余时间举办网络管理员、计算机等各类资格证书的辅导培训和各类认证考证,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是加强实践能力训练的引导。学院组建各类社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的民主管理等各种有益活动,满足学生提升自身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愿望;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会调查、公益志愿者、“三下乡”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为学生健康成长、融入社会、学会生存与发展积极做好准备。

    (七)加强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

    学院管理干部队伍是学院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它承担着学院教育教学组织管理和日常行政正常运作的重任。随着学院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重任已紧迫地摆在我们的面前,要按照老中青结合原则和干部“四化”的要求,通过招聘、引进、就地培养等多种方法,加快管理干部队伍的培养建设,造就一支既懂业务知识、又熟悉高校办学规律,思想过硬、事业心强、勇于担当、甘愿奉献的老中青三结合的管理干部队伍。

    (八)创新机制,加强科研,加大对外合作办学和学术交流

    学院鼓励教师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特别是结合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和机遇,重点加强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性研究,特别鼓励承担产学研一体化和为社会企事业单位攻难克坚的科研工作。学院要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扩大学院对外的影响,积极推进与国(境)内外有关院校和机构的合作办学,建立10所左右稳定的合作办学的国(境)内外院校,每年都选派师生参与对外交流与合作。

    三、推进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举措

    改革是发展的源动力。只有全院师生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共同努力、真抓实干,通过改革与发展才能在未来十年时间里完成学院两个五年事业发展的任务,实现2020年学院建设发展的整体目标。今后,学院的一切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两个重点三大工程四种战略五项任务而开展。

    一是围绕“一个中心”,就是学院的工作要紧紧围绕学院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这一中心工作开展,更新思想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和方式。

    二是抓住“两个重点”就是在学院的改革发展工作中要紧紧抓住外延发展和内涵发展二者并进,既要解决好学院办学条件外延发展扩大和设施设备完善的问题,同时又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依法办学,挖掘内涵,强化管理,提高质量,实现学院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

    三是推进“三大工程”,就是要扎实推进“校区建设工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学科专业特色建设工程”等三大工程,明确建设目标、责任和时限,加快办学条件的建设。按照《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关于实施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学科专业的改革与特色建设,发挥两个校区的区位优势,在学科布局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实现“错位发展”;发挥学院多学科优势,通过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在专业方向上凝炼出自己的特色;通过采取非均衡发展战略和“错位发展”的方式,优先发展优势学科,支持重点学科,改造传统学科,建设学科团队,打造学科专业的品牌与特色。

    四是实施“四种战略”,就是要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办校”、“特色兴校”发展战略。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思想观念,实施质量第一、诚实守信的人才培养教育;坚持强教必先强师的办学理念,下大力气引进和培养一批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加强学科专业团队建设;坚持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加快与国(境)内外高校的合作办学和联合培养步伐;形成有独立学院特色的课程体系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五是完成“五方面任务”,就是要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好满足合格评估与学位授予要求的软硬件建设任务;完成好师德高尚、水平卓越、有影响的教学科研师资团队的建设任务;完成好人才培养的模式方法、课程体系、特色课程、教学计划的建设任务;完成好满足应用型人才就业、创业、创新能力培养要求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与强化实践能力的任务;完成好学院领导班子能力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任务,建立健全能适应现代大学制度要求的、规范化管理运作的体制机制的建设任务。

    四、推进改革的体制机制与保障措施

    教育要发展,根本出路在改革。办学五年来,我们现有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效推进了学院各项工作的开展。随着我院事业的发展,现有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已难以满足学院发展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大胆创新,探索一条适合我院科学发展的道路,为我院的未来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一是要尽快建立以系为重点的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学院在宏观上尤其是在办学方向、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办学质量、人财物调控等强化管理;系负责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日常教学以及人财物具体使用等进行管理,学院管理重心下移到系并逐步完善成为实体。

    二是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一个好班子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学院领导班子要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按照社会主义教育家的基本要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的能力,不断提高民主决策、科学管理的能力,建设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业务精良、熟悉高校办学规律、团结协作、廉洁勤政、勇于担当,能带领全院师生勇于开拓进取、有凝聚力的领导集体,这是实现我院目标任务的根本保障。

    三是要加快院系领导班子年轻化建设。按照干部“四化”要求,吸引、遴选和造就一批既有较高学术背景又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具有开阔视野、廉洁奉公、德才兼备的优秀中青年进入院系领导班子。要通过多种途径锻炼年轻干部,加强后备干部培养,让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锻炼,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培养一支能继承传统又能担当重任的年轻干部队伍,使学院的各级领导集体始终保持青春活力,保证学院健康持续地发展。

    四是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完善聘用制度。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推动学院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学院要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政策和规定,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实施学院绩效工资制度。加强编制管理,总量控制,按需设岗,以岗定编,以岗定薪;建立科学、合理、稳定的薪酬提升体系,多劳多得,优质优酬,鼓励教师多上课上好课,鼓励工作人员多干事干好事,鼓励教师学习提高、开展科研,到企业锻炼;实行教师四年一次的学术提高假制度,管理干部的轮岗学习锻炼制度;完善聘用制度,对教学科研能力强、教学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师和政治可靠、工作能力强、业务精湛、成绩优异的管理人员,优先晋升提拔任用,以激发教师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是要完善监督检查的工作措施,确保目标任务的实施与完成。完善监督检查机制是确保学院各项目标实现的关键。一要学院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责任到位,全力支持,确保工作的畅顺开展。二要完善督办机构,加强督查督办工作,配备专(兼)职人员专项负责,督办员对学院领导负责。三要建立问责机制,督办员根据目标实现的时限要求全程跟踪,随时检查督办,并定期专题向院长办公会议报告,确保学院目标按期完成;对不按期完成者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责令限期整改完成,并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和绩效工资的实施范围。四要保证财力,每年预算都要按一定比例专项列出,保证列入预算项目资金足额到位,以确保目标任务实施和落实。

    未来的十年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十年,也是民办教育进一步规范发展的十年。这十年也是我院继往开来、励精图治、创建辉煌,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年,这是难得的机遇期,学院上下必须同心同德,务必须抓紧抓好,千万不能错过。我们要看到,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学院已站在新的始点上,全院师生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更新观念,在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的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大潮中把握先机,务实进取,上水平,促发展,创特色,为把学院建设成为在全国独立学院中有一定知名度、多学科、应用型、教学型、开放性、特色鲜明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而努力奋斗。